2013年10月17日 星期四

國中地科第5章講義

5-1地球上的水
n     地球上的水以三態固態、液態及氣態自然存在。在太陽系中只有地球有大量液態的水。
n     水資源藉由水循環的過程【蒸發、凝結、降水】不斷重新分配與再利用。
n     地球上的水,總量相當龐大但分布不均。
約【97.5】儲存在海洋,約【1.74】以冰的形態存在寒冷的地區。
n     人類可用的淡水:地下水【0.75】地表水(河川、湖泊)約【0.009】。
n     海水鹽度以千分比表示。全球海洋的平均鹽度為【千分之35】,意即每1000公克的海水中含有35公克的鹽類。
n     海水中含有許多鹽類。
最多的是氯化鈉【NaCl--鹹味;次多的是氯化鎂【MgCl2--苦味。
n     海水鹽度會因為【降水、蒸發、河水注入海水中的水量】等差異而有變化。
一般而言,在副熱帶地區因為海水蒸發量大於降水量,鹽度較高;
赤道附近海域因為降水量大於海水蒸發量,所以鹽度較低。
n     在雨量充足的地區,湖泊常與河川相連至海洋,就像是天然的水庫,有調節水量與防洪的功能,這樣的湖泊多屬【淡水湖】,例如臺灣的日月潭有濁水溪相連。
乾燥少雨的地區,湖泊常是內陸河流的終點,而由於蒸發作用旺盛,湖水鹽度高而成為【鹹水湖】,例如中東地區的死海鹽度高達千分之350
n     地下水是指在地下水面以下,【土壤或岩石孔隙中】的水。
n     絕大部分的地下水來自於【降水】,當水分下滲達到某一深度,遇到不透水的地層如【黏土、頁岩】等時,就貯存在地下泥、砂、礫石的孔隙或堅硬岩層的裂縫中,逐漸往上充填形成飽和狀態,其頂部即為地下水面。
n     地下水面是【飽和帶】與【不飽和帶】的界線。
地下水面會隨【地形】而起伏。
地下水面如與地面相交,地下水就可流出地表,形成【泉水】。
通常雨季或多雨時,地下水面會上升;旱季時則下降。
井水水位亦會隨著升降。
n     水分在土壤及岩層中下滲的快慢受【地面坡度、植物被覆、土壤鬆密】等因素的影響。
n     說明右圖三口井的差異。【自流井、一般井、受壓水井
n     當地表水不敷使用時,往往會增加地下水的超用,乃至地層下陷。另外超抽地下水可能造成的影響有【堤防的防洪功能、下水道的排水功能、濱海地區發生海水倒灌、地下淡水鹹化】等問題。
n     當地下水被抽取的速度超過補充的速度時,將使得地層中的孔隙失去水分而被壓縮,泥、砂顆粒之間被壓得更緊密,導致【地層下陷】。
5-2地貌的改變與平衡
n   改變地形地貌的力量
內部營力】【地震、火山爆發、板塊運動等】---使地表嶇嶇不平雄偉
外部營力】【流水、冰川、風、海浪與洋流】---讓地表更加平坦遼闊
n   地表常見的地質作用:【風化、侵蝕、搬運、沉積】。
力量由大而小:【侵蝕→搬運→沉積
n     風化作用】是指岩石由硬變脆(化學風化),由大變小(物理風化)的過程。
n     岩石風化後的產物便是【土壤】。
n     風化舉例:
大肚台地紅土:岩石土壤含褐色【氧化鐵】。
高山上或高緯度地區,水在岩石孔隙中反覆結凍(體積膨脹)和融化,使岩石碎裂;台灣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常有岩石崩解碎裂形成的【碎石坡】。
植物的根在岩縫中生長,會使岩石的裂隙增大。
海濱礁岩上的藻類、貝類和海膽等會分泌有機酸,溶解岩石,鑿洞躲藏附著。
n     侵蝕作用】是指流水或冰川等自然力量,將岩石、沙、泥等剝離或溶解。
n     流水的侵蝕作用---最廣泛深刻;大地的雕刻家。
向源【加長】:上游,因為向下侵蝕劇烈,岩層常被切割呈現出【V】型峽谷。
側向【加寬】:中下游,兩側侵蝕增強,故河道較為寬廣
向下【加深】。
n     差異侵蝕】:在砂岩與頁岩互層的地層裡,砂岩的岩層較為凸出,而頁岩的岩層則凹陷進去,有明顯的凹凸情形,因此稱為差異侵蝕。
n     冰川侵蝕常挾帶石塊,使冰川的刮磨力量相當驚人。
冰川侵蝕形成【U型谷】,並常在刮磨過的岩石表面留下直線狀的冰蝕刻痕。
n     風的侵蝕
強風挾帶沙粒摩擦岩面,形成侵蝕利器。臺灣冬季東北季風特別強烈,將臺灣北端富貴角海岸堅硬的安山岩磨成特殊外形,稱為【風磨石(風稜石)】。
n     海浪、洋流的侵蝕
波浪拍擊海岸的力道強勁,加上水中挾帶著砂礫,侵蝕作用相當驚人,雕鑿出各種海蝕地形,例如【海蝕崖、海蝕平臺、海蝕洞、海拱、海柱】等海岸地形。
n     搬運作用】是流水或冰川等自然力量,將風化與侵蝕後產生的碎屑物移到他處的作用。
n     河流搬運物質的方式,有【滾動、懸浮和溶解】三種
滾動的物質是顆粒較大的礫石,長時間滾動磨去稜角,河裡的礫石表面光滑圓潤,通常為【鵝卵石】。
細粒的泥沙可以在水中懸浮,另外一些易溶的物質則溶解在水中。
n     沉積作用】是流水或冰川等自然力量,因搬運的能力減弱,而將物質堆積在平原、湖泊或海洋等低窪地區的作用。
n     河流沉積作用
河流到達平原、開闊水域或入海時,流速減緩,流水的力量不足以載運泥沙,便將攜帶的泥沙等堆積在陸上或海底,形成【沖積扇、三角洲】等。
沉積物一次又一次的沉積,或連續或間隔一段時間,常形成層狀構造,稱為【層理】。
河流各處的水流速率有所不同,對相同大小的碎屑物而言,若流速太小僅有沉積作用發生;隨著流速增大,逐次進行搬運作用與侵蝕作用。因為流速不同,而將大小、形狀或重量的顆粒分離,稱為【淘選作用】。沉積物顆粒越均勻,則淘選度越好。
n     波浪對海岸的侵蝕作用由沿岸流搬運,沉積在濱海地區,臺灣西部沿海常見的【沙灘、沙洲】,就是常見的沉積現象。
n     冰川的搬運與沉積作用和河流不同,岩屑不論大小,落入冰川之後,都會一起向下移動。等到冰川流到溫暖地區或是冰川融化的時候,這些岩屑就雜亂地堆積,形成大小顆粒混雜(淘選度【】)的【冰磧石】沉積。
n     】沉積物的淘選極佳。
n     風的沉積地形:【撒哈拉沙漠的沙丘、中國北方的黃土高原、臺灣恒春的風吹沙】都是風成的沉積物。
n     侵蝕基準面
海平面】可視為最終侵蝕基準面。【湖水面或水庫水面】稱為暫時侵蝕基準面。
n     河道平衡:原先凹凸不平的河道逐漸趨於平順,而達到河道的平衡。
河道的平衡受到人為影響、長時間或突發性的自然變化,平衡狀態也會再度改變。
n     在河床上採取沙石,留下挖掘的大坑洞,即會影響河道的平衡。河水會加速侵蝕【上游河床】或【兩岸】的沙石,以填補大坑洞,而達到新的河道平衡。如果採沙石處的上游正好有座橋梁,建在河床上的橋墩常因此裸露,對橋梁危害很大。
n     海岸線平衡
河流】挾帶泥、沙等沉積物入海,而【海浪和沿岸流】動的海水則進一步搬運泥沙。
如果帶來的泥沙比帶走的多,泥沙將沉積下來,使陸地面積增加,海岸線向外擴大;
反之,如果帶來的比帶走的少,陸地面積將減少,海岸線向內陸退縮;
如果帶來的和帶走的沉積物相當,則海岸線近乎平衡,不進也不退。

5-3岩石與礦物
n     再生資源:供給穩定、數量豐富,不因利用而枯竭。如【陽光、空氣、水、森林、生物和氣候】等。
n     非再生資源:地球演化過程中的不同時期形成的,數量有限,其中有的將會枯竭,如【岩石、礦物、煤、石油、天然氣】。
n     岩石是由一種或數種礦物所組成。
礦物是天然形成的固體,具有規則的原子排列以及特定的化學組成與物理性質。礦物是【純物質】;岩石是【混合物】。
n     依岩石【形成的過程】分為三大類:
火成岩】是由岩漿或熔岩冷卻固化形成的。
沉積岩】是由各種自然營力(如河流、冰川、風)搬運而來的沉積物,經壓密、膠結等作用而形成的。是覆蓋在地表上最普遍的岩石。
變質岩】則是由已有的岩石,在深埋地底的【高溫、高壓】環境下,使得它雖然仍然在固態的情況,岩石的成分及組織構造都發生了變化,生成特殊的礦物以及特殊的變質構造。
n     三類岩石特徵
1.
火成岩】中礦物是彼此緊密鑲嵌的。
2.
沉積岩】多由經琢磨的顆粒聚集而成,顆粒間的空間則由其它膠結物質所充填。沉積岩因每次沉積的物質不同而造成層狀構造【層理】。
沉積岩】常含有化石。
3.
變質岩在只受輕度變質時,或可依稀辨識出原岩的組織;然而受高度變質時,若岩石中有片狀或長形礦物,就會出現平行排列的現象【葉理】。
n     沉積岩形成環境
河流帶來的沉積物最常出現在海底或河口環境。
而在陸地上,氾濫平原與湖泊也是常見的沉積環境。
風成環境中,沙漠則是最容易見到大量沉積物的地方。
海底是最有機會堆積出厚層沉積物的,所以常見的沉積岩大多是形成於海底。
n     沉積岩成岩作用
沉積物經過成岩作用才能固化成沉積岩。主要的成岩作用包括:
1.
壓密】:沉積物重量所形成的壓力,排除了顆粒之間的許多水分及空隙,而將沉積物壓密。
2.
膠結】:在碎屑沉積物的空隙中,被其它物質充填沉澱其中,而將沉積物顆粒膠結起來。常見的膠結物是水中的溶解的碳酸鈣、石英、黏土或氧化鐵等。
3.
再結晶】:在化學或生物作用形成的沉積物中原有礦物顆粒改變其顆粒或形態,甚至生成新礦物,使顆粒之間更為密合。
n     沉積岩分類
依沉積物【形成方式】的不同,將沉積岩分為三種。
1.
碎屑沉積岩
依據內含【碎屑顆粒的主要大小】,碎屑岩可再分為
礫岩】(顆粒直徑>2 mm)、
砂岩】(顆粒直徑1/16~2 mm)、
粉砂岩(顆粒直徑1/256~1/16mm
頁岩】或【泥岩】(顆粒直徑<1/256 mm)。
2.
生物岩
生物遺骸的硬殼、骨骼或硬質部分堆積而成。
】與【石灰岩】是常見的生物沉積岩。
3.
化學岩
由水中溶質經化學沉澱作用而生成的,如經由蒸發結晶而形成的【鹽岩】;有些【石灰岩】也是化學沉積岩。
n     沉積岩形成當時環境
碎屑顆粒的大小與流水和風的搬運作用習習相關,因而顆粒的組成可以辨視沉積環境。
頁岩---是由極細粒的黏土為主組成,往往指示了【海底】或【湖泊】的沉積環境。
砂粒---往往指示了【濱海相】或【陸相】的沉積環境。
礫岩---代表的沉積環境多為【陸相】,甚至還可由礫石被磨圓的程度判斷【其被搬運的距離長短】。
石灰岩---生物遺骸堆積或直接由水中沉澱出碳酸鈣而形成。
n     火成岩分類依【環境
火成岩中的礦物顆粒大小代表【岩漿冷卻的快慢】。
岩漿冷卻越慢,生成的礦物顆粒越大。
岩漿冷卻得越快,礦物能成長的時間愈短,所以礦物顆粒也越小。
有的火山岩漿冷卻得實在太快了,連最微小的結晶都來不及生成,那就是非晶質的【火山玻璃】。
深成岩-----岩漿在地下冷卻,溫度降得慢,礦物結晶大,用肉眼即可辨認。【火山岩-----岩漿噴出地表,遇到冷空氣或海水之後快速冷卻,礦物結晶很小,常常需要以顯微鏡才能觀察得出結晶。
n     火成岩分類依【成份---由岩漿成分來分類
淺色礦物---石英、長石含量高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例如---花岡岩】。
深色礦物---角閃石、輝石鐵鎂礦物含量高    例如---玄武岩】。
SiO2
的含量【花岡岩 >安山岩 >玄武岩】。
n     花岡岩【深成岩
礦物顆粒很明顯,有無色透明的【石英】、白色或肉紅色的【長石】和黑色或白色的【雲母】。
安山岩【火山岩
大多是淺灰色,大部分礦物顆粒細小,主要是長石、輝石、角閃石組成,但有些安山岩會含有粗顆粒黑色的角閃石與輝石。
大屯火山群,陽明山、北海岸、綠島及蘭嶼】。
玄武岩【火山岩
礦物顆粒則不明顯,少數較明顯的顆粒主要是長石、輝石、橄欖石。
澎湖】。
n     變質岩
岩石在地底經過高溫、高壓的作用,在未達熔融的情況下,內部礦物的大小、排列和種類等發生改變,這類岩石稱為變質岩。
無論原來是沉積岩、火成岩或變質岩,經由高溫、高壓的作用,皆可形成變質岩。
n     常見的變質岩
1.
大理岩】【太魯閣峽谷】是由石灰岩變質而形成,主要是由方解石(成分CaCO3)組成。
2.
花岡片麻岩】【金門】是由花岡岩變質而成。
3.
板岩與片岩】【中央山脈】則主要由頁岩變質而成。
 
板岩】輕度變質與【片岩】高度變質。
4.
蛇紋岩是由橄欖岩變質而形成。
n     礦物學的定義:
a.
天然產出】的【均質固體】,係由單一元素或無機化合物所組成
b.
礦物是由【無機作用】所生成
c.
礦物都具有固定的【結晶】構造
d.
礦物有一定的化學成分和物理性質
n     礦物用途
1.
礦物可提煉出具經濟價值的金、銀、銅、鐵、鎳----等元素。
2.
鹽岩可作為工業原料或日常飲食調味料;石英、黏土、長石、矽灰石可作為玻璃或陶瓷器原料。
n     寶石類或半寶石類礦物
這類礦物通常具有【美觀】、【硬度大】、【含量稀少】等特性。
常見的有:鑽石、【剛玉】(紅寶石、藍寶石)、黃玉、綠柱石(祖母綠、海藍寶石、亞歷山大石、金綠柱石)、尖晶石、電氣石、石榴子石、橄欖石、硬玉(或輝玉)、軟玉(或閃玉)、鋯石、鋰輝石、紫水晶、瑪瑙、藍玉髓、土耳其玉、孔雀石、菱錳礦、天河石、天青石等
n     簡易辨認礦物的方法---物理性質
礦物有特定的物理性質及化學組成,所以可利用這些特性作為鑑別的依據。
顏色】礦物在自然光照射下的顏色。
有時一種礦物可能會有不同的顏色
硬度】礦物的硬度是指礦物抵抗磨損的能力,利用兩塊礦物彼此劃割,受損的一塊硬度較【】。
摩氏硬度表】【滑石方,螢磷長,石英黃玉剛金剛】
1..
滑石2.石膏3.方解石4.螢石5.磷灰石
6.
正長石7.石英8.黃玉9.剛玉10金剛石
摩氏硬度表中,數字的大小僅表明硬度排行而已,並沒有比例上的關係。
例如正長石硬度6,並不表示他是方解石硬度的兩倍,
在鑑定硬度的時候,如果沒有摩氏硬度表,可以用小刀、銅幣等物品粗略估計。指甲 2.5銅幣 3.5-4鋼刀 5.5玻璃 5.5 -6鋼銼 6.5條痕】礦物粉末的顏色,但與礦物的顏色不一定會相同。
條痕與礦物的顏色不一定相同,有時同一種礦物有不同顏色,但條痕只有一種。例如:赤鐵礦的顏色有黑色、紅色等,條痕一定是磚紅色。
晶形】晶形是由幾個平滑的晶面圍成的幾何形體,每一種礦物都有一定的晶形,可用來作辨識礦物的依據;不過在自然界中礦物常彼此緊密結合,而不能生長出完美的晶形。
礦物的原子,在自然條件下會排列形成規則形狀的結晶。礦物的結晶就像一個個小積木。這些小積木在不同的環境和條件下,有時可以單獨成長為大型結晶;有時很多小積木結晶會共同組合成完全不同的外形。
解理
礦物易裂開的薄弱處。

n     石英
白色或無色透明,不可被刀片刻劃(硬度大),遇酸不會冒泡。
地殼中含量第二多的礦物,成分是SiO2
完整的石英具有六面柱狀的結晶,稱為「水晶」。
石英是製造玻璃的原料,也是製造矽晶圓半導體產品的原料。
n     方解石
白色或無色透明,可被刀片刻劃(硬度小),方解石的成分為碳酸鈣,遇酸會產生二氧化碳氣體。
主要組成石灰岩和大理岩。可製成水泥。
n     長石
地殼裡含量最多的礦物。
長石經化學風化後常生成黏土礦物,例如高嶺石,是燒製陶瓷的原料。
n     雲母
熱和電的良好絕緣體,常作為電器用品中的隔熱或絕緣材料。
n     輝石、角閃石
玉,主要是【輝石類】或【角閃石類】的礦物。
n     金剛石
用於工業研磨、切削和拋光,少部分結晶良好者可作為寶石,也就是鑽石。
n     剛玉
剛玉是氧化鋁的結晶,不同的雜質賦予它不同的色澤,若是紅色,稱為紅寶石;若是藍色則稱為藍寶石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